不可思议的骨骼
ISBN13: 9787522803296
标题: 不可思议的骨骼
副标题: 支撑生命的杰作
作者: 扬·扎拉斯维奇, 马克·威廉姆斯
译者: 林安萧
出版年: 2022

那些更原始的动物,例如水母,拥有的是简单柔软的水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其内部充满液体,周身是神经系统控制的肌肉层。因为这里提到的液体——海水——是不能压缩的,所以它们的形状会随着它们肌肉的收缩而发生改变。这只是这种肌肉演化的初级阶段。水母可以在海水中用这种方式移动,但是它无法钻过沉积物。

国际上以一种独特的早期潜穴的出现作为显生宙——我们所处的地质年代——的底界。这种潜穴呈现一种三维螺旋式运动形态,人们称其为足状锯齿迹(Treptichnus pedum)。

…然而,对于当今的地质学家来说,《物种起源》让他们震惊的地方并不是演化论本身,而是达尔文竟然对化石记录如此悲观。《物种起源》第十章的标题——论化石记录的不完全——很好地体现了达尔文的态度。达尔文在研究演化论时,想要的是能够展现演化中间环节的化石记录,但是他似乎并未在地层中找到相关痕迹。他曾抱怨说,即便在“藏品最丰富的地质博物馆”,我们看到的也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展示”。
达尔文当年对化石记录的悲观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同事们玩命般地针对那些新发现的,或单调或惊人或奇特的化石写了大量的文章,因此当年的地质学杂志就像是古生物学的一个摸奖桶,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发现,例如某种新发现的昆虫化石、某些保存良好的大象骨骼化石、在含盐地层附近发现的足迹化石、某种已灭绝的鲨鱼的牙齿、某种新发现的蛇颈龙、木乃伊猫咪等。这些化石记录告诉我们,远古时代充满了各种如今已灭绝的奇异生物,但是并没有体现出这些生物之间系统的谱系,尤其是没有体现出远古生命形式与新的不同物种之间的关联。

双壳动物提供了一份关于这数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非常详细的(有时以季节为单位)记录。想要记录地质时段内的气候变化,就需要同一个生物(或者相似的同类生物)在数百年间不间断地制造骨骼,从而将这些变化刻在骨骼之中。然后,这些骨骼需要不受打扰地躺在海底,等着被“永恒的降雪” ——它们那无数的后代的骨骼——所掩埋。有孔虫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它们在水体中大量繁殖,然后静静地待在不受海浪、潮汐或洋流影响的深海海底。它们在海底积累了数百万年,并在骨骼中留下了一份连续的记录,一份可以通过钻探海床,取出沉积层的核心部分而得以恢复的记录。

ISBN13: 9780198802105
Title: Skeletons
Subtitle: The Frame of Life
Authors: Jan Zalasiewicz & Mark Williams
Publish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