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ISBN13: 9787521705072
标题: 为什么
副标题: 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作者: 朱迪亚·珀尔, 达纳·麦肯齐
译者: 江生, 于华
出版年: 2019

在第100次读《创世记》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多年来一直忽略的细节。上帝发现亚当躲在花园里,便问他:“我禁止你碰那棵树,你是不是偷吃了它的果子?”亚当答道:“你所赐给我的与我做伴的女人,她给了我树上的果子,我就吃了。”“你都做了什么?”上帝问夏娃。夏娃答道:“那蛇欺骗了我,我就吃了。”
众所周知,这种推卸责任的伎俩对全知全能的上帝不起作用,因此他们被逐出了伊甸园。但这里有一点是我以前一直忽略的:上帝问的是“什么”,他们回答的却是“为什么”。上帝询问事实,他们回答理由。而且,两人都深信,列举原因可以以某种方式美化他们的行为。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想法的?
对我来说,这一细节有三个深刻的含义:首先,人类在进化早期就意识到世界并非由枯燥的事实(我们今天可能称之为数据)堆砌而成;相反,这些事实是通过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网络融合在一起的。其次,因果解释而非枯燥的事实构成了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它应该成为机器智能的基石。最后,我们从数据处理者向因果解释者的过渡不是渐进的,而是一次“大跃进”,借助的是某种奇异的外部推力。这与我在因果关系之梯上的理论观察完全吻合:没有哪台机器可以从原始数据中获得解释。对数据的解释需要借助外部推力。

第一层级是观察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发现环境中的规律的能力。在认知革命发生之前,这种能力为许多动物和早期人类所共有。第二层级是行动能力,涉及预测对环境进行刻意改变后的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选择行为方案以催生出自己期待的结果。只有少数物种表现出了具备此种能力的特征。对工具的使用(前提是使用是有意图的,而不是偶然的或模仿前人)就可以视作达到第二层级的标志。然而,即使是工具的使用者也不一定掌握有关工具的“理论”,工具理论能够告诉他们为什么这种工具有效,以及如果工具无效该怎么做。为掌握这种理论,你需要登上想象力这一层级。第三层级至关重要,它让我们为发起农业领域和科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革命做好了准备,使得我们人类对于地球的改造能力发生了骤变。

Title: The Book of Why
Subtitle: 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
Authors: Judea Pearl, Dana Mackenzie
Publish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