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世界
ISBN13: 9787542864543
标题: 冬日的世界
副标题: 动物的生存智慧
作者: 贝恩德·海因里希
译者: 赵欣蓓, 岑少宇
出版年: 2016

3月,野兔蓬松的冬季白毛开始脱落,取而代之的又是夏季的棕色的毛。金冠戴菊也抓住时机,在野兔换毛的时候收集掉落的毛来给它们的巢隔热。

深杯形状的交喙鸟巢几乎总是筑在2—20米高的茂密的云杉树上。据说它们是用云杉的细枝搭建的,再衬上各式各样的衬里,包括“羊毛和苔藓”、“兔毛”、“苔藓和动物的毛”(Macoun 1909)、“黑色羊毛毡似的地衣"(Grinnell 9100)和“细长的类似马鬓的卷须”,这也使得那个巢看起来“几乎是全黑的”。有报道说,蛋的底色是浅蓝色、带点蓝色的绿色、金带点绿色的白色或者是奶油白色,蛋上面还会有零星的斑点和“浅巧到克力色”、“浅薰衣草色”、“灰紫色”、“黑色涂鸦”和“枣红色和淡褐色的线条”的大块斑点。为什么大自然会把像蛋壳这种短暂出现、被鸟伏在下面隐藏起来的东西创造得这么美呢?幼鸟是“炭黑色的”,浑身披着绒毛,当它们嗷嗷待哺时,它们的嘴里闪烁着“猩红色”或是“明艳的紫红色”。这时,明艳的色彩是一种信号,促使父母注意并且哺育幼鸟,加强乞食反射。

许多种织巢鸟真的像我们织布料那样把纤维织成袋子悬挂起来。但是,有一种鸟,非洲的居织巢鸟(Ploceus cucullatus,我们本地的织巢鸟即常见的乡间家麻雀的近亲)搭建公用的巢,从大小和形状上乍看起来很像人类搭的茅草棚。一代又一代的鸟在它们的公寓上“添砖加瓦”,直到它可重达数吨并把整棵大树的树顶填满。这种复合公寓可以帮助里面一个个鸟巢个体抵御阳光和极端温度的变化。因为在这种鸟生活的南部非洲沙漠环境,夜晚通常很冷而白天通常很热。

我在此引用缅因州埃尔斯沃思市斯坦伍德(Cordelia J. Stanwood)小姐的详细观察,她的笔记已由本特出版(1964,p.386):
戴菊将粗重的、尖端茂盛的云杉枝条选作它们摇篮的屋顶;雌鸟向下跳过枝条,在嫩枝间跳动,把她的悬巢接到小树枝上。
雌鸟在自己周围编织着球状结构,就像月形天蚕娥或刻克罗普斯蚕蛾的幼虫绕着自己织茧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戴菊不得不收集材料。她站在自己选定的筑巢空间某一侧的嫩枝上,量出自己的长度。只要嫩枝的条件允许,她就会把小片的蛛丝和苔藓粘上去。这样,她就为大致圆形的巢顶定下了一些点。然后,她大致从北向南跨过圆心,用蛛丝和苔藓做成一条缆绳,之后缆绳将呈现出吊床的形状。过一段时间后,当雌鸟再带着苔藓或蛛丝飞来时,她会向下飞到吊床上,似乎是在测试其强度并拉长它。然而,她在巢上到处忙活时,总是从左向右地移动鸟喙,确保蛛丝和苔藓牢固,并将网从一个固着点拉伸到另一个固着点。只要吊床能支撑她的重量,她就会站在中间,从左向右地走来走去。当吊床宽到足以让她坐下时,她便塑造吊带的中间部分,把胸紧贴在上面,并用双脚踢。渐渐地,她把一些嫩枝融入结构中,就像是取来作肋材。她偶尔会切断一根云杉的嫩枝,用以塑造球状的鸟巢。最后,底部或篮状部分向上扩展,与顶部相接,正在辛勤劳作的金冠戴菊便藏到里面,看不见了。
创作的产物真的就是个丝茧,巢壁上挂着足够的苔藓、毛发和羽毛,使其成为隔热、避寒、阻湿的不良导体。这个原始的暖箱是用同种精细的暗黄绿色苔藓(Hypnum uncinatum)以及长长的穗状苔藓长松萝(Uismea longisia)和动物丝制作的,其中苔葬似乎是当地金冠戴菊住所的特征。巢是精心制作的,吊床般的条带环绕在巢中部,用在它上面的灰绿色的长松萝比用在其他部分上的要多。我认为,衬里由兔毛和鹤鹑的羽毛构成。住所的墙壁都厚达3.8厘米,顶上的天窗的直径也是3.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