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彼岸
ISBN13: 9787801303486
标题: 善恶的彼岸
作者: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朱泱
出版年: 2001

…站在这些遗迹当中不一定感到惊异,甚至也不感到悲哀——是否喜欢《旧约全书》是“伟大”与“渺小”的试金石?也许他会发现,《新约全书》这本恩典之书更合他的口味(这本书散发出道道地地的、多愁善感的、无知的祈福者和怜悯的浓浓气味)。把这本《新约圣经》(各方面都具有洛可可式的风格)与《旧约圣经》装订成一本书,装订成“圣经”,也许是欧洲文坛昧着良心所做的最厚颜无耻的一件事,即“对圣灵犯的罪”。

宗教的残酷像个大梯子,有许多梯级;但最主要的是三个梯级。从前,人们把自己的财产献祭给神,或是把自己最热爱的人献祭给神——属于此类的有:所有原始宗教的首批祭品,以及卡普里岛的上米特拉神岩洞中,提比略皇帝奉献的祭品,这可以说是古罗马所犯下的所有时代错误中最最可怕的一种。继之,在人类的道德时代,人们把自己的“天性”献祭给神;这种节日般的快乐显露在禁欲者和“违反天性的”狂热宗教信徒的无情扫视之中。最后,还有什么可以献祭的呢?人们是不是必须把一切令人感到欣慰、治愈心灵创伤和神圣而崇高的东西,一切希望,一切对隐秘的和协、对未来的幸福和正义的信念,都献祭给神呢?是不是必须把神本身也当作祭品,严苛地对待自己而崇拜石头、愚蠢、重力、命运、虚无?为虚无而献祭神——这一自相矛盾而神秘的、最终的残忍行为,将留待正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去完成;但我们大家都已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塔西佗和整个古代世界的人都说,犹太人是一“生来当奴隶”的民族。犹太人自己却说,而且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完成了颠倒价值评价的奇迹,由此在几千年岁月中获得了一种危险的新魅力。他们的先知把“富裕”、“不信神”、“邪恶”、“暴力”、“官能”等词语融合为一体,最先把“现世”这个词铸造成了贬义词。犹太民族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价值评价的颠倒上(其中还包括把“贫穷”这个词用作“圣人”和“朋友”的同义词);与犹太民族一起出现的,即是道德上的奴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