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文明
ISBN13: 9787532737628
标题: 爱欲与文明
副标题: 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作者: 赫伯特·马尔库塞
译者: 黄勇, 薛民
出版年: 2005

当工业社会在操作原则统治下开始形成时,它的内在否定性就已被哲学分析完全揭示出来了:
“享受与劳动相分离,手段与目的相分离,工作与报偿相分离。由于人自始至终被束缚在构成整体的某个很小的部件上,所以也只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部件。由于他听到的一直是机器的单调轰鸣声,所以永远不能发展自己存在的和声。他不是去塑造存在于其本性中的人性,而是成了他的职业、他的科学的纯粹印记。”
正是文明本身“给现代人造成这种创伤”,因而只有一种新的文明才能治愈这种创伤。这种创伤是由人类生存的两极之间的对抗关系造成的。席勒用一系列成对的概念描述了这种对抗:感性与理性、质料与形式(精神)、自然与自由、特殊与普遍。这里对立的每一方都受到基本的冲动即“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支配。前者本质上是被动的、接受性的,而后者则基本上是主动的、支配性的和压倒优势的。

玛格丽特·米德对阿拉佩斯文化的解释就完全集中在这种态度上:
“对阿拉佩斯人来说,世界乃是一个必须耕耘的花园,这不是为了某个人的自我,不是为了自吹自擂,不是为了囤积获利,而只是为了使草木、猪狗和大多数孩子生长起来。从这种总的态度中,产生了许多阿拉佩斯人的其他特征:老幼没有冲突,嫉妒无以滋生,合作受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