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3: 9787806035900
标题: 祭司与王制
副标题: 凯尔特人的爱尔兰
作者: 时代生活图书公司
译者: 李绍明
出版年: 2001
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礼拜天,朝圣者依照传统,中夜出发,赤足登山。登山时不带别的,只提个灯笼,或拿根蜡烛照路。大约三个小时,到达一座圆锥形石堆,人称马利亚墓,可着上去还是像座古代的坟丘。
…雨停了。冬天里整天咸肉稀粥的贫乏日子结束了。过去的两个月里,各种牲畜在产仔,奶牛开始下奶,这意味着又能吃上黄油和奶酪了。农人们把这些叫做“夏天的口粮”。
去年的开头,要从上一个3月里破土春耕那天算起。那天来到的早晚,要看地够不够干。像大多数奥凯尔一样,李布兰的父亲会把自家的地分成好几小块,每一小块都单独圈起来,或用石头堆墙,或用树枝篱笆,就是竖一些木桩,编上树枝,插上荆棘,以防牲畜进人。秋天,草木凋零时,就要驱赶牲口进田,一面吃光收割后剩下的残茬,也好把粪便遗在地里,准备来年耕作。另外给田地上肥要靠海草,弄不到海草,就要上草木灰。假如是生地,只需要放火烧荒即可。
庄稼虽然很重要,可是维持一家人生活,维持爱尔兰经济的,还是奶牛。牛不但提供肉食、牛奶、黄油和奶酪,面且提供用处广泛的牛皮,可以做皮鞋,做马具,做水桶,还可以造船。小牛的皮做的犊皮纸,是僧人们抄写圣经的材料,乱世的史诗,治世的法律,也都是用犊皮纸抄写的。没有货币的时候,甚至用牛作价值本位——一赛特等于半头奶牛。贵族中还流行一种成年礼。按照传统,要成年的男孩子要以偷牛的方式表示自己已成为勇敢的男子汉。这一风俗还造成了爱尔兰文学的一个类型,叫做偷牛文学。
李布兰家的牛5月里往山上赶的时候,加入邻人们牛群的行列。像耕地一样,使用山上的夏季公共牧场也要通力合作。一个发因家族共用同几块牧场。发因的部分妇女儿童在山上待一夏天,共同看管牲口,防范野兽的袭击。上山头三个月,奶牛产奶量很高,每天每头产奶达三加仑。这期间,李布兰家的女人们可能会上山挤牛奶,做黄油,制作硬软奶酪。
与此同时,大多数男人们可要在地里耕耘,收获。收获的季节真是提心吊胆。使这个岛子常年青绿、万物滋长的雨,也可能使收获后延。收获后延,就会有鸟啄鼠食,雨磨风催,朝不保夕。那时候,那种效率较高的长柄大镰刀还没有传到爱尔兰。李布兰和他的弟兄们还用着小镰刀,只收割带粮食的穗子部分,剩下的茎秆残茬日后好放牧牲畜。但是,从8月到10月,气候是特别的潮湿多雨,脱粒和磨面的工作不能马上进行,得把收下的庄稼放在窑里烘干。窑也多半是数家兄弟爷们儿共同拥有,构造上多半是一个坑,里面衬以泥巴或石头,烧窑用的是泥炭。烘干以后,较小的农家多半会把庄稼收藏在共用的谷仓里,要么就用树枝、草秆和绳子临时搭起粮垛存放。
集市一般在较大的修道院近旁。每逢集日,首饰商,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来这里出售产品。集市上还有娱乐活动:有赛马,有角力,变戏法儿的、演滑稽小品的也来献艺。
Title: What Life Was Like Among Druids and High Kings
Subtitle: Celtic Ireland AD400-1200
Authors: Time-Life Books
Published: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