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胜利
ISBN13: 9787508669816
标题: 种子的胜利
副标题: 谷物、坚果、果仁、豆类和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国,塑造人类历史
作者: 索尔·汉森
译者: 杨婷婷
出版年: 2017

草本植物进化于始新世早期的旱季,它们的特质很适合生活在开阔的平原上。它们靠风媒传粉,贴着地面生长,这有助于它们快速地从动物啃食和野火中恢复生机。它们的叶子甚至含有玻璃状的二氧化硅晶体,用以磨损野牛、马和其他以草为食的牧群动物的牙齿。

按照兰厄姆的观点,生食饮食的现代拥护者们,只能依靠备货充足的食品杂货店生存,即使这样也会面临营养压力。在自然环境中,食物资源较为分散,并随季节而变化,如果无法摄入经过烹饪而大幅提升的能量,人就会饿死(见Wrangham2009)。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农业革命,相似的模式就会出现:不再食用多种多样的野生食物,而改为食用几种主要谷物和其他农作物。除少数情况外,精挑细选出来的草具有几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它们是一年生植物,这种孤注一掷的生存策略鼓励植物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种子。由于只有一个生长季可供生存和繁殖,一年生植物无须长出持久的茎和叶,但必须产出又大又多的种子以使自己成为吸引人的种植对象。

在罗马共和国(Roman Republic)后期,领导者们通过举办盛大的娱乐活动以及分发免费的或有补贴的小麦来安抚不满的民众,这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策略,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Juvenal)称之为“面包与马戏”。谷物补贴的成文规定最早出现在盖约·格拉古(Gaius Gracchus)的《谷物法》(Grain Law)中,之后这项法规作为整个帝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持续了数个世纪。国家虚构出一个象征粮食救济的女神——谷神(Annona)。她的形象常常被制作成雕像或出现在硬币上,拿着几捆小麦倚靠在船头,象征着谷物持续不断地进入首都。虽然历史学家们认为西罗马帝国的最终消亡有很多原因,从物价飞涨到领导者的心理健康缺陷,但没有人怀疑,谷物短缺加速了它的衰落。长期依赖从北非进口粮食的罗马,第一次看到埃及的粮食被转移到了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后来又在汪达尔人(Vandals)入侵迦太基(Carthage)的时候失去了其余的供给品。物价飞涨,在4世纪和5世纪期间,首都至少发生过14次争夺食物的大暴动和饥荒。公元408年,西哥特人(Visigoths)围攻罗马的时候,谷物救济削减了一半,然后又削减至三分之一,最终整个都城被占领。两位著名的历史学者曾经说过:“面包,或者说面包的缺乏,最终毁灭了这个西方帝国。”

玻利维亚的大查科地区(Gran Chaco region)从贫瘠的稀树草原和多片仙人掌丛,延伸到巴拉圭(Paraguay)和巴西边境附近潮湿而树木丛生的山坡。通过在跨越185英里(约300公里)的混合地形中对辣椒进行取样,诺艾尔和她的团队很快发现了一种模式。“在降水量充沛的地区,所有辣椒都很辣。”她告诉我,“但随着降水量减少,辣味也随之变淡。”在潮湿的森林里,真菌以及在果实间传播真菌的昆虫十分普遍,对生长在那里的辣椒而言,拥有辣味显然是一个优势。但是在贫瘠的环境下,真菌也不怎么生长,缺水的压力和种子的低产出量使辣味成了一种负担。利与弊的动态变化将辣味的进化置于现实背景之下——降水量、昆虫、真菌以及产生辣椒素的实际代价之间的平衡。它也有助于解释,气候、生长范围或生境的变化,为何有可能导致驯化辣椒的祖先完全失去温和的味道。

由于水果深深地植入了语言和文化,我们很容易忘记,从功能性的角度来说,甜美的果肉只是种子的装饰——精心设计的一种四处移动的方式。果实传播的专业术语是“动物体内传播”(endozoochory):“在动物体内随动物移动”,假如有人仍然会说古希腊语,那它听起来会更优雅。[我们科学家很喜欢废弃的语言中的组合长词。例如,当一只蝙蝠移动一粒香豆树种子时,合适的描述词是“翼手类动物传播”(chiropterochory):“随一种前肢类似翅膀的动物移动。”]

原位(in situ)拉丁语,意思是“在原来的地方”。这个短语通常用于环境保护和自然科学,形容一个物种的自然栖息地之内的活动。[相比之下,迁地(ex situ)形容对动物园或苗圃中的物种进行的研究和保护。]

籽(pip)种子的一种术语,常用于形容柔软的果实内部又小又硬的种子。

Title: The Triumph of Seeds
Subtitle: How Grains, Nuts, Kernels, Pulses, and Pips Conquered the Plant Kingdom and Shaped Human History
Authors: Thor Hanson
Published: 2015